加密貨幣市場在2025年第一季度持續經歷劇烈震盪,以太坊(ETH)的價格走勢成為近期焦點。自2024年12月16日創下4,100美元的歷史高點後,ETH價格在三個月內暴跌超52%,截至3月中旬徘徊於1,916美元附近。然而,分析師警告稱,若ETH進一步跌破1,900美元的關鍵支撐位,市場可能迎來新一輪恐慌性拋售,但同時這也可能成為長期投資者抄底的契機。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價格近期同樣面臨壓力,其能否在聯準會政策會議前守住關鍵價位,或間接影響以太坊的市場情緒。
根據鏈上數據分析公司IntoTheBlock高級研究員胡安·佩利瑟(Juan Pellicer)的觀點,以太坊在1,848至1,905美元區間存在「歷史性強勁需求區」。數據顯示,約有430萬枚ETH曾在此價格範圍內被買入,形成顯著支撐。佩利瑟對Cointelegraph表示:「若ETH跌破這一區域,市場可能出現『投降式拋售』,但這也意味著空頭力量逐漸衰竭,為後續反彈奠定基礎。」他同時強調,比特幣價格若能在週線級別收於81,000美元上方,或為整個加密市場注入信心,反之則可能加劇以太坊的短期波動。
當前市場的核心矛盾在於投資者對宏觀環境的擔憂與鏈上資金流動的分化。一方面,聯準會加息預期升溫導致風險資產承壓,比特幣價格在7萬美元至8萬美元區間反覆震盪,未能突破2024年高點;另一方面,以太坊的鯨魚地址數量自2025年初顯著回升。Glassnode數據顯示,持有至少1,000枚ETH(約合192萬美元)的地址從1月1日的4,652個增至3月14日的4,843個,增幅超4%。南森(Nansen)分析師尼古拉·桑德加德(Nicolai Sondergaard)指出:「鯨魚的持續積累表明機構投資者正在為潛在反彈佈局,但短期內價格走勢仍受制於市場情緒的不確定性。」
比特幣價格聯動性與以太坊的獨立敘事
儘管以太坊的基本面與比特幣存在差異,但兩者價格走勢的聯動性在熊市中往往增強。2025年3月,比特幣價格多次試探78,000美元支撐位,其波動直接影響了ETH的市場流動性。例如,當比特幣價格因聯準會縮表預期下跌時,以太坊往往同步走弱,反之則帶動加密市場普漲。這種關聯性在衍生品市場尤為明顯:ETH期權的大額交易常與比特幣期貨頭寸調整同步,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對整體加密市場風險的平衡策略。
然而,以太坊的獨立敘事並未消失。隨著「合併」完成後的通縮效應逐步顯現,ETH的年化通脹率已降至0.5%以下,其作為「超穩健貨幣」的定位逐漸獲得認可。佩利瑟補充稱:「若以太坊能守住1,900美元,其通縮屬性可能吸引更多傳統資本入場,與比特幣形成互補。」不過,這一願景的實現仍需比特幣價格維持穩定,以避免市場陷入全面避險模式。
歷史經驗與當前週期的異同
回顧2023年至2024年的熊市週期,比特幣價格在觸底16,000美元後開啟反彈,而以太坊則因生態應用爆發從1,000美元攀升至4,100美元。當前週期的特殊性在於,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度顯著提升,但監管壓力與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也更為突出。例如,FTX在2024年對沖基金3AC(三箭資本)破產前兩週拋售15億美元資產的事件,仍對市場心理產生深遠影響。
對於以太坊而言,1,900美元不僅是技術面上的多空分水嶺,更是心理層面的「信任門檻」。若該價位失守,短期可能引發類似2023年LUNA崩盤後的連鎖反應,尤其是槓桿率較高的DeFi協議或將面臨清算危機。不過,桑德加德認為:「與上一輪週期不同,當前ETH的質押鎖倉量已佔流通盤的25%,這為價格提供了額外緩衝。即便比特幣價格出現極端波動,以太坊的質押收益仍能吸引長期持有者。」
市場底部信號與未來路徑
從鏈上指標看,以太坊的「投降風險」正在上升。IntoTheBlock的「成本分佈模型」顯示,一旦ETH跌破1,848美元,超過80%的持幣地址將進入虧損狀態,這可能迫使散戶投資者割肉離場。但歷史數據顯示,此類大規模虧損往往對應市場底部。例如,2023年比特幣價格跌破20,000美元時,超過60%的地址處於浮虧,但隨後半年內價格反彈超150%。
對於投資者而言,當前需關注兩大變量:一是比特幣價格能否在聯準會3月議息會議後突破81,000美元阻力位,二是以太坊鯨魚的積累速度是否足以抵消拋壓。若兩者形成正向共振,ETH或有望在二季度重回2,500美元上方;反之,市場可能進入更漫長的磨底階段。
以太坊的1,900美元保衛戰不僅是技術面博弈,更是市場信心與資本耐心的考驗。在比特幣價格波動主導的加密生態中,ETH能否依托通縮機制與生態創新走出一波獨立行情,將成為2025年的核心看點。短期來看,波動仍將延續,但中長期投資者或可關注跌破關鍵支撐位後的逆向佈局機會。正如佩利瑟所言:「加密市場的週期性從不會缺席,唯一的問題是,你能否在眾人恐懼時保持清醒。